
央企高质量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充分利用自身实力与技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骨干力量,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国资委披露,截至2018年10月末,我国中央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3116个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合同额占比超过70%。立足当前,建议中央企业认真总结经验,找准新发力点,积极发挥央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重要参与者的影响力,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作为央企下一阶段重要任务,意义重大。
第一,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央企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44亿,拥有巨大市场空间,为中央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国资委监管97家中央企业,有48家为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具备高质量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雄厚实力基础。今年初,国资委选定了航天科技、中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中广核等10家中央企业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此外,还有多家央企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目标。我国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目标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要遵守国际规则,也要推动优化规则。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前提要熟悉国际通行准则,也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我国中央企业“走出去”,应先做既定国际规则、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接受者,但也要通过展业需要,持续优化国际商业规则和东道国当地营商规划,争取更多权益保障。
二要持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央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需要直接面对跨国企业、东道国本土企业以及我国其他企业的完全市场化竞争,比拼的是包括价格、技术、服务等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应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市场竞争提升自身市场化程度,并将积累的境外市场化经营经验认真总结,吸收到央企国内主体改革中,提升央企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要注意培养“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持久力。“一带一路”大型项目往往涉及主体多,周期较长,需要多方充分酝酿,央企应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这也是央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服务能力。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支持。央企与国内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业务上相伴相随。同时,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助于国内金融机构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并根据包括央企在内的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业务拓展区域,实现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覆盖。
一是金融产品或服务国际合作。国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东道国金融机构合作,为央企提供东道国项目所需的银行信用支持。
二是金融机构国际化布局。国内金融机构可根据“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发展情况,完善海外机构布局,以便更加熟悉了解当地法律环境、营商环境以及金融环境,为当地央企等“走出去”企业及项目提供更便捷金融服务,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国际化服务能力。
三是金融服务竞争国际化。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往往也是跨国金融机构,乃至东道国本土金融机构追逐的对象,国内金融机构及其海外分支机构也必须得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才能得到央企认可,也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
此外,央企也可加强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推动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或者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利用好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资源。央企还可积极利用企业内部金融板块资源等,为其“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可帮助合作方积极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包括融资、外汇、跨境结算等。
第三,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
中小企业大都属于民营企业,独立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相对成本高,挑战多,难度大。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积极利用自身处于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优势,积极带动中小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拓新市场。
一是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央企“一带一路”项目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带动,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拓展的试错风险,为实现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的缓冲器。
二是基础设施服务带动。央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服务供给,为后续跟进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的建设了当地产业园区,便利了国内中小企业以园区为依托,实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走出去”门槛。
第四,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充分展示良好的中国企业与国家形象。
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意识比较强,更加有助于充分向当地和国际社会展现良好的中国企业以及国家形象,争取越来越多国家支持,以及当地企业和民众的欢迎。
首先,要充分尊重所在国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央企无论是在当地交流沟通,还是提供产品和服务设计等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同时也积极介绍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
其次,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央企不能以牺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当地环境和长期发展利益为代价,为企业自身谋私利,否则合作无法长久。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最后,要努力帮助解决当地就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央企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解决当地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积极帮助当地脱贫,为当地公益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此外,央企也应主动加强在当地社会形象宣传与推广。
第一,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央企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44亿,拥有巨大市场空间,为中央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国资委监管97家中央企业,有48家为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具备高质量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雄厚实力基础。今年初,国资委选定了航天科技、中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中广核等10家中央企业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此外,还有多家央企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目标。我国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目标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要遵守国际规则,也要推动优化规则。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前提要熟悉国际通行准则,也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我国中央企业“走出去”,应先做既定国际规则、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接受者,但也要通过展业需要,持续优化国际商业规则和东道国当地营商规划,争取更多权益保障。
二要持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央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需要直接面对跨国企业、东道国本土企业以及我国其他企业的完全市场化竞争,比拼的是包括价格、技术、服务等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应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市场竞争提升自身市场化程度,并将积累的境外市场化经营经验认真总结,吸收到央企国内主体改革中,提升央企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要注意培养“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持久力。“一带一路”大型项目往往涉及主体多,周期较长,需要多方充分酝酿,央企应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这也是央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服务能力。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支持。央企与国内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业务上相伴相随。同时,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助于国内金融机构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并根据包括央企在内的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业务拓展区域,实现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覆盖。
一是金融产品或服务国际合作。国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东道国金融机构合作,为央企提供东道国项目所需的银行信用支持。
二是金融机构国际化布局。国内金融机构可根据“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发展情况,完善海外机构布局,以便更加熟悉了解当地法律环境、营商环境以及金融环境,为当地央企等“走出去”企业及项目提供更便捷金融服务,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国际化服务能力。
三是金融服务竞争国际化。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往往也是跨国金融机构,乃至东道国本土金融机构追逐的对象,国内金融机构及其海外分支机构也必须得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才能得到央企认可,也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
此外,央企也可加强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推动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或者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利用好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资源。央企还可积极利用企业内部金融板块资源等,为其“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可帮助合作方积极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包括融资、外汇、跨境结算等。
第三,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
中小企业大都属于民营企业,独立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相对成本高,挑战多,难度大。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积极利用自身处于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优势,积极带动中小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拓新市场。
一是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央企“一带一路”项目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带动,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拓展的试错风险,为实现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的缓冲器。
二是基础设施服务带动。央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服务供给,为后续跟进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的建设了当地产业园区,便利了国内中小企业以园区为依托,实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走出去”门槛。
第四,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充分展示良好的中国企业与国家形象。
央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意识比较强,更加有助于充分向当地和国际社会展现良好的中国企业以及国家形象,争取越来越多国家支持,以及当地企业和民众的欢迎。
首先,要充分尊重所在国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央企无论是在当地交流沟通,还是提供产品和服务设计等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同时也积极介绍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
其次,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央企不能以牺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当地环境和长期发展利益为代价,为企业自身谋私利,否则合作无法长久。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最后,要努力帮助解决当地就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央企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解决当地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积极帮助当地脱贫,为当地公益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此外,央企也应主动加强在当地社会形象宣传与推广。
行业相关链接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国家核安全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核工业集团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发电企业信息网
国家电力信息网
国家电力资讯网
"未来电力"企业联盟
中国电力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BP)
意昂集团(E.ON)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法国电力公司(éLECTRICIT...
莱茵集团(RWE)
东京电力公司(TOKYO...
韩国电力公司(KOREA...

华能微信公众号

华能微博
COPYRIGHT ? 1977-2016 BY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号 邮编:100031
京ICP备05038150号